釋義
對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施強暴脅迫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或三十萬元以下罰金。意圖使公務員執行一定之職務或妨害其依法執行一定之職務或使公務員辭 職,而施強暴脅迫者,亦同。
狹義的稅務職務犯罪,即嚴格意義上的稅務職務犯罪指只有稅務工作人員才有可能發生的犯罪行為。 狹義的稅務職務犯罪 ,專指《刑法》規定的只能由稅務人員構成的職務犯罪,包括兩個罪名: 徇私舞弊不徵、少徵稅款罪 和徇私舞弊發售發票、抵扣稅款、出口退稅罪。
一、不違背職務之受賄罪(普通受賄罪). 公務員對於其職務上之行為,要求、期約或收受賄賂或其他不正利益,得處以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六千萬元以下罰金(貪污治罪條例第5條第1項第3款)。. 所謂職務上行為,是指公務員在其職務範圍內所應為或得為之行為,並不違背其職務者而言。. 要求,即為請求給付,促使對方允諾之意,一經請求,即成立貪污罪
階層犯罪論
全,特制定本法。. 第 2 條. 本法所稱警察,係指警察機關與警察人員之總稱。. 本法所稱警察職權,係指警察為達成其法定任務,於執行職務時,依法採. 取查證身分、鑑識身分、蒐集資料、通知、管束、驅離、直接強制、物之. 扣留、保管、變賣、拍賣、銷毀、使用、處置、限制使用、進入住宅、建. 築物、公共場所、公眾得出入場所或其他必要之公權力之具體措施。. 本
所謂的「特定犯罪」,即是指「前置犯罪」。. 依洗錢防制法第3條第1款,只要是最輕本刑6月以上之罪,就會變成洗錢罪之前置犯罪。. 另外,同條文第2款至第14條另有列舉,其中主要包括刑法公務員職務上行為收受賄賂、行使偽、變造金融卡、信用卡、儲值卡
回答: 各法院、檢察署之法警,係屬司法人員人事條例所規定之司法人員,與依警察人員管理條例任官授階之警察人員並不相同。法警之職務包括送達、調查、逮捕、拘提、搜索、警衛、執行人犯解送、值庭、安全防護等事項。
公務員 執行職務行使公權力 的時候,因為故意過失不法侵害人民的自由或權利。 因為公務員 怠於執行職務,導致人民自由或權利遭受損害。至於什麼情況下,會構成怠於執行職務,大法官釋字469號解釋指出: 法律規定之內容 非僅屬授予國家機關推行公共事務之權限,而其目的係為 保護人民生命
PDF 檔案
活、健康檢查及犯罪前科之5 種個人資料屬特種資料。 3.個人資料檔案:將以上所列的個人資料,依系統建立而得以自動化 機器例如電腦或其他非自動化方式例如紙本檢索、整理的集合 ,就是個人資料檔案;備份檔案也包括在內本法第 2條第2款規定;施
PDF 檔案
所有, 104年高上高普考 ‧ 高分詳解 《公務員法》 一、甲本為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訓練中心之會計主任,因專業能力及工作表現不佳,被調任 為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榮譽國民之家會計室稽核,除了由主管調為非主管之外,其官
嚴肅查辦職務犯罪是深入推進反腐敗的一項重要任務。由於犯罪分子(絕大多數是國家工作人員包括極少數領導干部)文化程度高,反偵查能力強,規避法律、逃避制裁的辦法和手段多等,以致查辦這類犯罪案件時經常遇到取証,如何化解職務犯罪取証難問題–反腐倡廉
- 中華郵政全球資訊網
- 【法律小常識】第一篇 貪污罪與賄賂罪之刑事處罰規定 Q2:行為
-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全球資訊網
- 少年事件
- 犯罪事實包括哪些? 愛問知識人
- 哪些情況下可以請公假?|法律百科 Legispedia
值得注意的是侵占行為一旦完成,即使事後歸還,犯罪仍然成立。 不違背職務行賄罪 對公務員關於不違背職務的行為,行求、期約或交付賄賂或其他不正利益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50萬元以下罰金。 財產來源不明罪
第一篇 貪污罪與賄賂罪之刑事處罰規定 Q2:行為人是否侷限於公務員?企業人員行賄公務員是否成罪? 案例一、賄賂罪行為人不限於公務員。 某公司負責人阿董欲為其公司辦理辦理土地移轉登記,但不符合法律規定,理應不準許。但辦理土地移轉登記之公務員小華對阿董說:「你的申請本來不符合
查被保險人於工作中與他人發生爭執被毆而致之傷害,如確因執行職務且無故意犯罪行為而被毆所致者,自應屬職業災害。茲經本會85、1、13臺85勞安3字第147416號函及85、2、10臺85勞保3字第105185號函復該局有案,請依前開函示辦理。
PDF 檔案
少年事件 貳、少年ㄟ歹路不可行-少年事件處理程序 少年犯案後,在什麼情況下是依少年保護事件程序處理?那 些情形需移檢察官偵查依刑事程序處理?可以簡單說明如下: 一、少年保護事件 二、少年刑事案件
犯罪事實包括哪些?:犯罪事實包括: (1)確定犯罪嫌疑人實施的行為是犯罪,而不是一般違法行為的事實。(2)確定犯罪嫌疑人是否負刑事責任或者免除刑事責任的事實。比?
與公假有關的法律規定有哪些?薪水應該怎麼計算? 勞動基準法第43條 [1] 授權中央主管機關(也就是勞動部)針對勞工請假的條件、日數及工資給付之標準進行規定,因此在請假事由的部分,我們就必須參照勞工請假規則 [2] 的相關規定。 然而,不像婚假、喪假或事假對於請假日數有明確說明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