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頌的廣釋就是《般若》,《大般若》的解釋的,說得很清楚。 這個是總一切――總括地來說。 上一講 日期:2015/11/02 ~ 11/03 音檔起迄:113A 25:27 ~ 113B 04:17
《般若八千頌》與《現觀莊嚴論》對照科目 文中說的 ” 第四分 “,即玄奘法師譯六百卷《般若經》之第四分文,流通本 538 至 555 卷。文中說的 ” 小品 “,即羅什譯十卷《小品般若經》。前者依金陵刻經處本,後者依揚洲法藏寺本。第四分與小品即 是《般若
所以「具足六種力最強大」,那麼這個是「《八千頌廣釋》所說」。 八千頌的廣釋就是《般若》,《大般若》的解釋的,說得很清楚。 這個是總一切─總括地來說。
《八千頌廣釋》是一部清晰無謬的論典: 他所著述的《八千頌廣釋》從最初的打掃房舍一直到修習止觀雙運瑜伽中間,所有的三士道道次第的這些扼要都如《般若經》中所說的那樣:何者為道的體性、道的數量如何決定、次第是如何等等,都非常清晰地開示,沒有絲毫的錯誤!
『八千頌』的總的意思是,在般若智所照見的空的世界中,自性不能成立故亦無決定法,因而不能有主體、客體等的區別。 般若思想的這種空義,正為龍樹所繼承。
PDF 檔案
風氣下,《八千頌般若經》的編集者 提倡新的供養方式,以對般若波羅蜜 多經卷的供養取代對佛塔供養。從供 養佛塔與供養經卷的較量功德中,說 明供養經卷的地位是高於供養佛塔 的闡述,並且也為供養佛塔提出值得 供養的理論根據。對於書寫般若波羅
PDF 檔案
紀初,《八千頌般若波羅蜜多經》(Aã≥asşhasrikş-praj¬şpşramitş)就已經成立。這套《般 若經》,漢譯稱之為《小品般若經》。 以後陸續傳播,由簡至繁,則有「一萬頌」、「一萬五千頌」、「二萬五千頌」,以 至「十萬頌」。
師子賢亦靜命弟子,作『八千頌般若廣釋』 、『現觀莊嚴論釋』,卓然成家。 月稱以先,雖有佛護、清辨諸家,性空猶和合無諍,彼此亦不自覺其有異。 月稱獨契佛護,直標「此宗不共」之談,乃有「應成」、「自續」之諍也。 月稱 作『中論明句釋
他所著述的《八千頌廣釋》細到什麼程度呢?從最初的打掃房舍開始一直到修習止觀雙運瑜伽中間,所有的三士道道次第的這些扼要都如《般若經》中所說的那樣:何者為道的體性、道的數量如何決定、次第是如何等等,都非常清晰地開示。
D. 100)——此時期的文獻以《八千頌 般若波羅蜜多經》8(梵A.s.ta-saahasrikaa-praj~naa-paaramitaa-suutra; 相當於《大般若經》第四會)為代表,此經通常被視為印度大乘佛教般若經典的各種演變當中最早期者;(2)原典的開展期(約A. D. 100-300)——此
具足六種,力最強大,此是《八千頌廣釋 》所說。 具足這六種波羅蜜多,能使佈施的力量最極強大,這是獅子賢論師在《般若八千頌廣釋》中所說的。 以上以法佈施為例,說明修佈施時應具六度,即要求佈施時,在捨心的狀態中遠離違品、心不動搖
研究、著作 內 容 《羅時憲全集》共十二卷 第一、二卷《八千頌般若經論對讀》上、下(pdf為兩冊合一檔)第三卷1.《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錄》全文2.《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纂釋》全文第四卷《解深密經圓測疏節要》全文第五、六卷《瑜伽師地論纂釋》(pdf為兩冊合一檔)第六卷1.
- CBETA 漢文大藏經
- 佛子行: 阿闍黎獅子賢的歷史
- 任傑居士:《般若經》與《現觀莊嚴論》之注疏--臺灣學佛網
- [讀經]《菩提道次第廣論》布施波羅蜜 (14)
- 蓮花戒《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釋》之譯注 研究
- 中文書籍簡介
此八千頌般若波羅蜜 多教中說如是義,即諸般若波羅蜜多本母 義理相應。復次頌言: 「此八千頌等, 從初語次第, 至了畢皆止, 說無相分別。」 此言「八千頌等」者,「此」者如是義,如是八千頌、本母所說故。「等」者,等攝十萬頌。
他所著的《般若八千頌廣釋》,從掃除房舍起,直至修止觀雙運之間,所有三士道次第諸扼要,都如《般若經》中所說那樣--何為道體、數目之決定為若干、次第應是如何等情況,開示得毫不紊亂,極為明顯。
四、迦濕彌羅達摩室利論師著《般若波羅蜜多十萬頌廣釋》,此為獨一合釋《般若十萬頌》的一種。 五、尊者彌底論師著的《十萬頌、二萬五千頌、八千頌般若母三義順同八現觀論》,此為合釋廣中略三部《般
此是《八千頌廣釋》所說。 行布施如何具足六種波羅蜜多而行持:例如以行法布施來說,法布施的自性是施捨正 法,稱為“佈施的佈施”。 布施時,防止心中產生聲聞、獨覺自利的作意,稱為“佈施的
PDF 檔案
時期的文獻以《八千頌般若波羅蜜多經》[8] (梵 Aṣṭa-sāhasrikā-prajñā-pāramitā-sūtra;相當於《大般若經》第四 會)為代表,此經通常被視為印度大乘佛教般若經典的各種演變當中最 早期者;2. 原典的開展期(約A. D. 100~300)——此期的文獻一般認
《俱舍論》全名《阿毗達磨俱舍論》,共三十卷,為世親菩薩所造,玄奘大師翻譯,收錄在《大正藏》第二十九冊。本頌六百頌,長行註解八千頌。 《俱舍論》包括了有部的阿毗達磨論如《發智》、《身論》和《法蘊》等六足論以及《大毗婆沙論》的要義,乃依據《毗婆沙論》來解釋阿毗達磨,是